中国车市内卷加剧,实力强劲的头部车企尚可通过价格换市场,比如奥迪近日宣布gt e-tron降价22万元;产品力羸弱的则降无可降,三菱挥手告别耕耘40年的中国市场。

三菱退出中国

事件概述:9月27日,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三菱汽车已制定了撤出中国的计划,正在与九游会登录j9入口的合作伙伴广汽集团进行最终调整。

点评:事实上,从今年三月份的停产开始,三菱退出中国已经有征兆。三菱之前,铃木、雷诺、菲亚特等海外品牌已经先后退出中国市场,三菱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在进入中国超过40年的时间里,三菱在微面、轿车、suv领域都曾有过高光时刻。其在华合资公司生产的东南菱悦v5是不少热血青年们用来改装模仿三菱evo的筑梦之车。1997年入股湖南长丰汽车,向国内导入的帕杰罗也是不少越野玩家的启蒙车型。第三代欧蓝德和asx劲炫两款suv搭载的s-awc四驱系统在市场中更是颇受追捧。

然而,随着中国车市技术加速变迁,新四化如海啸般来袭,让三菱来不及反应。实际上,三菱曾在电动化方面向广汽集团寻求过合作,打造出了一款纯电suv阿图柯。然而,在国内新势力的轮番轰炸下,这台对于广汽三菱来说颇具革命性的产品却在市场上显得有些多余。

实际上,在中国市场上依靠“家庭第一台车”增长红利而发家的合资品牌不在少数,而当市场从“新购”转向“换购”后,“一招鲜吃遍天”已经不适用当前对产品有着更高认知的新时代消费者。

三菱之后,现代、起亚、丰田、本田、通用,这些昔日的头部企业同样面临着掉队的风险。

奥迪gt e-tron怒降22.1万元

事件概述:据一汽奥迪官方消息,自2023年9月29日起,对旗下奥迪rs e-tron gt官方指导价进行下调,由原来的146.88万元下调至124.78万元,降幅高达22.1万元。同时,一汽奥迪在《奥迪rs e-tron gt车型厂商建议零售价调整说明》中表示,根据用户购车发票金额和此次调整后的厂商建议零售价的差额,对在2023年9月29日前所有购买奥迪rs e-tron gt的用户提供专属补贴方案。

奥迪汽车展台rs e-tron gt

点评:官方降价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平价车型级别里,第二天或许就会迎来大批拉着横幅讨说法的消费者。但到了百万级以上车型,用户对此类事件的容忍度似乎更高。

而降价背后反映出的更大问题是,豪华品牌造的电动车的确是没有他们的燃油车吃香了。早在去年11月份,奔驰就对旗下eq系列多款车型进行了降价,其中,指导价最高达150万元的eqs降价最多超过23万元。

之所以豪华品牌的高端电动车要降价,一方面是厂商根据市场反馈进行的试探性调整,另一方面则表现出中国市场在电动时代对于产品力的定义发生了改变。从前,一台车的操控和动力成为了区分高端与否的最重要指标,而这种思维惯性仍在豪华品牌脑中挥之不去。殊不知,当前的中国市场已经将智能交互、舒适性等指标排在了动力和操控之前。

并不是说豪华品牌在电动车上没有技术创新,只是这类创新大部分是他们基于自己对于科技的理解,或许格局很大,但消费者感知很低。比如rs e-tron gt上的matrix laser激光大灯,比如奔驰eqs上的弓形车身能够大幅降低能耗,这些都是用户坐在车内驾驶时很难感知到的“新科技”。

不少豪华品牌现在认为,50万元甚至百万元以上的电动车市场还未发生内卷,他们在这里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但以仰望u8为起点,自主品牌向百万元级别发起全面冲击只是时间问题,这时候,传统豪华品牌们又该如何应对?

特斯拉在美降价,比国内卖得还便宜

事件概述:日前,特斯拉在美国下调了其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的价格。特斯拉入门款model 3价格从40240美元降至38990美元,model y长续航版价格从50490美元降至48490美元,model y performance的价格下调为52490美元。此次最高降幅达2250美元。考虑到降价和7500美元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目前美国消费者最低只需28490美元就能拥有一辆特斯拉model 3,比国内卖得更便宜。

当地时间2023年5月31日,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特斯拉汽车经销店。

点评:从直接原因来看大致有两方面,一是因为特斯拉销量不及预期,从而进行降价。第三季度,特斯拉全球范围内共生产电动车43.05万辆,交付43.51万辆,分别同比增长约18%、27%,分别环比下降10.3%、6.7%。市场预估的第三季度产销量分别为46.2万辆与45.67万辆,实际产销量均低于市场预期两万辆左右。

二是因为常规的供应链成本波动。

而从市场角度看,是中国品牌对特斯拉的挤压,导致其压力传导到了其他市场。

眼下,中国电动车在30万-50万元区间已经可以和bba一较高下,而平均成交价格为27万元的特斯拉,在一众中国电动车面前不再带有光环。同时,特斯拉无法在中国无限制地降价,毕竟品牌定位还要守住。因此,其在美国降价显得“顺理成章”。